Vicky的二下期末考總算結束,雖然還沒看到她的考試卷,不過她已跟我們〝誠實告知〞她自己的成績,除了國語100分之外,其它英、數、生活各科都有90分以上,老實說,雖然我知道她大部分是因為粗心而沒拿滿分,但是我真的認為每科都90分以上就很不錯了,沒想到,Vicky的奶奶一聽到Vicky的生活科目考97分,而且班上有9個人考100分時(Vicky全班只有18個人),除了叨唸著:Vicky考這麼差怎麼辦?還直追著我唸:對Vicky太放鬆.....
Vicky考試前,婆婆便告訴Vicky,一科考100分便有100元,如果考班上前3名,她就帶Vicky去買一隻她想要的手錶,當我聽到婆婆這麼說時,馬上表明如果Vicky的老師沒公佈名次,我也不會主動去問老師,因為我覺得沒意義。
這兩天,婆婆卻一直提醒我,Vicky要升小三了,小三要開始寫作文,千萬要記得趕快去幫找她作文補習班啊!我問婆婆,真的有需要補成這樣嗎?婆婆回說現在大家都這麼競爭,不這樣盯緊小孩,以後怎麼跟的上人家?
老實說,我聽到婆婆這樣說,心裏很反感,只是我知道她也是為Vicky好,所以我總是默不作聲,不置可否,沒想到,她看我沒反應,便趁我不注意,直接對Vicky洗腦,跟她說小三一定要上作文,奶奶出錢讓妳去上,乖巧的Vicky聽奶奶這麼說,也很能接受去上作文班。
唉,我真的不懂也不想,為什麼要這樣逼Vicky?這樣對她真的是好的嗎?想到婆婆的緊張,不禁想到自己最近讀的一本書「不上補習班的第一名」,婆婆和我就像書中小米的媽媽,〝習慣性〞的跟在Vicky後頭,不斷的督促她做每一件事,每天從起床、吃早餐、刷牙、穿衣服、上學、寫作業、看書......一直到睡覺,生活中大大小小每一件事,不是常覺得Vicky動作慢、就是無法忍受她的不熟練,常沒耐心的接手,似乎總覺得一定要盯著,自己才能安心,久而久之,Vicky就像小米一樣,遇到事情就懶得想了,反正自己不用傷腦筋,媽媽馬上就會告訴她.....
像這次的期末考,也許是因為她在安親班就是不斷的寫評量,回到家也累了,完全沒有再碰課本的意願,從頭到尾,「考試」這件事,作家長的比她還緊張。看了「不上補習班的第一名」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阻礙Vicky成長的「絆腳石」,還老是怪她怎麼都不會自己做,如果做馬麻的我無法抗拒世俗『望子成龍,望女成凰』的壓力,又不想這樣『安排』Vicky,那是不是更該想辦法培養她自律的能力呢?
如書中的推薦序所寫的:主動的念書和思考是重要的過程!而自律的習慣並不是單靠孩子自己的意志,抑或是父母親的期望就能成形。一定要是孩子自身要改變,父母親的想法也必須要改變才能成就自律性。特此記下書中給家長的話,希望有朝一日,Vicky也能像書中的另一主角「智律」,總是主動的設定目標並且十分自律的念書,慢慢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讓孩子養成自律的七個戰略:
1.學習尊重自己的價值
孩子本身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達成某些事情,這就是養成孩子自律性的觀念。而這樣的信念需要仰賴父母親的協助。請肯定的告訴您的孩子:「你辦得到的!」
2.引導孩子對於自己正在進行的事物發生興趣
有些事情比起本身所代表的意義,樂趣反而更能引發動機。適時發生「咦,這是什麼呢?」「好像很有趣耶?」類似這樣的問號,會引發孩子的興趣並且讓他們專心投入。
3.讓孩子試著自己去做出選擇
比起被規定完成的工作,讓孩子主動去選擇才會産生責任感。「這都是為你好!」這樣的用語,其實是無法取得孩子共鳴的。從比較容易完成的工作開始,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4.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您是不是經常聽孩子發問「要做到什麼時候?」「要做到哪裡?」的疑問?很多時候,父母親的要求往往超出子女所能達成的限度和時間的範圍。請讓孩子自己去設定目標,您的孩子會便容易樂在其中。
5.當所進行的工作告一段落,您可以試著引導孩子預測結果
凡事沒有不辛苦的工作,受到誘惑的孩子也可能會覺得別的事情,比眼下待完成的事情更有趣。這種時候,您不妨試著讓孩子了解完成後可能的肯定的結果,這絶對可以完全擄獲孩子的心。
6.訂定必要的戰略,以期成功的完成工作
當我們問孩子「應該怎麼辦呢?」而不是「這樣做就不會錯!」的時候,孩子將為了有所表現會客觀的依據自己的能耐去思考自身有把握的、沒有把握的。換言久,孩子會自己發展出知己知彼的戰略。
7.即便孩子只是做對了一件小事,同樣需要家長大力的鼓舞
不諱言的,通常父母親會把孩子的小小成功視為理所當然而忽略掉。然而,不起眼的成功也可能在孩子的心裡長成自律這小小的幼苗而漸漸的長大茁壯。請記得一定要讚美孩子的小成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