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幸福補給站 (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剛讀完「說走就走」一書,一個國小剛畢業的孩子的想法:「我就是要走路」,在父子「說走就走」之中實現。


 


印象深刻的是,身為爸爸的魯文學先生從一開始的害怕小孩的出生,到突然有一天的頓悟:陪伴孩子一起面對未知的明天,適切的做好「引導」的角色,不禁自問同樣為人父母的我,是否也能做到?


 


很愛下面這一篇魯先生所引用的文章,原來身為父母者,常常覺得為自己的孩子做牛做馬,卻得不到預期的感恩,更甚者得到的是小孩子的不領情與抱怨,也許就是因為我們總認為小孩是屬於我們的一部份,忘了他/她是獨立個體,而想「安排.操縱」,因此衝突就此産生。


 


也許該放手讓孩子去試,只是在現今的環境下,該如何放心呢?這真是一大課題呢!也許是我們自己太害怕失敗了,就像學走路的孩子怎能不跌倒呢?我們只需守護在孩子身邊,當他/她需要我們時,知道我們時時都在,也就足夠了吧! 


 


2 MenWalking 說走就走的部落格


 


~~自勉之~~


 


孩子(選自紀伯崙的書《先知》)


 


一位懷抱嬰兒的婦女說道:請和我們說說關於"孩子"的事。


 


他於是說道:


 


孩子實際上並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乃是生命本身的企盼


 


他們只是經你而生,並非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於他們的,是你們的愛而不是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庇蔭他們的身體,卻不能庇蔭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於明日的世界,那是你們在夢中也無法探訪的地方


 


你可以努力地學像他們一樣,但是,不要白費力氣要他們像你


 


因為歲月無法倒流,生命也不會停滯於昨日


 


你們是弓,孩子是從你們身上發出的生命之箭


 


那射箭者在蒼茫路途中看定目標,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一個彎弓,使你手中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當為射箭者所成就的一切歡欣喜悦


 


因為衪不僅愛那射出的飛箭,也愛手中握的那穩固的彎弓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看到親子天下網站上的這段文字時,真的覺得好像在說我們家每天都會上演的情節喔!


 


是啊,常常要孩子寫作業、洗澡、吃飯、做家事等事情時,孩子總是拖拖拉拉,真是讓許多家長一想到就想開罵。但是,一說到玩,每個孩子總是跑第一!


 


原本我也像文中的媽媽一樣,每天早上都想乾脆就讓Vicky賴床,讓她遲到算了...


 


但是文中說到「你是在訓練你的孩子,還是在懲罰你的孩子?當小朋友(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本身比較依賴時,你就應該協助他,天天7:00就把他從被窩裡挖起來,久了,他也就習慣那個時間起床,除非縱容孩子晚上晚睡,造成睡眠不足!當孩子的生理機制已經固定早上7:00起床,再來訓練「自己」起床。尤其在冷冽的冬天,連大人都有可能眷戀暖呼呼的被子了,何況是一個主動性不高的孩子!」


 


每次Vicky做事拖拖拉拉時,到最後我總是耐不住性子就開罵了起來,昨晚又是一樣,為了她睡前刷牙東摸西摸,又被我兇了一頓,Vicky上床睡覺後,才看著她睡著的臉蛋,心中後悔不已,唉~


 


早上爸比還很感慨的說:「看來我們倆都把耐心用在甄妹身上了。」是啊,為什麼甄妹一樣賴皮時,我們總認為她還小,就一笑置之,而Vicky卻總是被責備,只因為她是老大,我們認為她長大了,就該被不同對待嗎?我想這對Vicky來講,真的是很不公平,也許有一天她會告訴我:「馬麻,我不要長大!」


 


看著以下亦是從親子天下網站部落格引用的段落:


 「要求孩子作他可以完成的事或例行公事,例如:刷牙、倒垃圾等,家長口氣要堅定如:「請把電視關掉,現在是吃飯的時間。」;不要以懇求的口氣拜託孩子去做;不要讓孩子有藉口,想說等一下再做;不要代替孩子作他應該作的事。



        面對孩子恐懼或沒有信心完成的事時,例如寫作文,家長可以陪在孩子一旁,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引導、協助孩子,但不要念給他寫;孩子完成後,稱許他,或給他一個小獎勵,經營愉快的氣氛,製造成功的經驗,讓他下一次更有信心主動、獨立的完成。」


 


願這篇文章能成為自己「見賢思齊」與「內自省」的兩種力量吧!


 


引用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110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源 : 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本書是因為作者龍應台(MM)突然驚覺她對已經十八歲的安德烈(安)的生活喜好一無所知,兩代間只有例行性的三句對談:「吃飽沒?吃了」、「課業(工作)還好嗎?OK啊!」、 「早點睡。嗯。」因而藉由36封的電子家書重新認識兒子,也因為這樣而多了共通的話題。


 


      從兩個寶貝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已想到將來她們必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不再是她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因此我特別珍惜她們喜歡黏在我們身邊的日子, 至於未來, 我只能希望她們到十八歲時還願意和馬麻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 點點滴滴。


 


書中有些片段讓我反覆思量不已……


 


17封信  你是哪國人


「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裏面,他為你遮風避雨,但你不會和房子說話溝通,更別提體貼討好了。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若無賭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上小學的第一天,老師牽起你的手走進教室,我看著你的背影消失在門後!…… 那時我就知道,和你的緣份,將是一次又一次的看著你離開,對著你的背影默默揮手……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子女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記得Vicky 上芭蕾舞課的第一堂課時,毫不猶豫的衝進教室,當時還有點欣喜她的”獨立”, 沒想到,第三堂課時,突然抱著馬麻哭泣 ”害怕分離” ,老師說她的新奇感一過就突然害怕了,抱著她安慰時,心中卻有著 ”被需要”的小小滿足感;然而,跟著Vicky 參加她幼稚園的畢業之旅時,看著她緊跟著和她同齡的小朋友,似乎完全 ”忘記”爸比和媽麻的存在,雖然高興著她和同學間的相處完全沒問題,但內心深處卻感到一陣失落呢!


 


28封信 給河馬刷牙: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裡,什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裡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從未期許或想要安排兩個寶貝將來該走什麼樣的路,也許她們以後也會問我:為什麼要讀書?作者的這段話清楚的表達了我所想的,希望讀書是一種方法,一種過程,更是一種加分。當然不只是學校的書,生活中的書必也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體驗與感受!


 


第35封信 獨立宣言:


「MM,你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你並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也就是說,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別人〕!」 


      如書中讀者所回應的:很多亞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總以為是西式的,開放的,尊重他們是一個「個體」,但是卻又無法除去自身血液裏中國傳統的部分,希望孩子最好是聽我的,最好仰賴我。」……雖然不知道將來我的寶貝會不會用這樣的語氣跟我說話,只期許值得歡慶的成年期時刻來臨時,我能安分地做個啦啦隊員,欣賞,鼓勵,支持,中場時獻上節制的歡呼,但絶不跳下去干預,指揮,甚至不去抗議她們沒有注意到我!


 



 



[內容簡介]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
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
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彿可以不必了。
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
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
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
──MM


「你為什麼不試試看進入我的現代、我的網路、我的世界呢?

你為什麼不花點時間,好好思考「打扮」這件事,買點貴的、好的衣服來穿?你為什麼不偶爾去個你從來不會去的酒吧,



去聽聽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難道你已經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


還是說,你已經定型,而更糟的是,

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定型得不能動彈?」


──安德烈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到一封由老友寄來, 轉載的文章 :


 


大前研一:聰明人必做的 10 件事


 


一、儲蓄友誼
靠得住的友誼是今生最溫暖的一件外套。
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
如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幾筆,那麼,從現在用心去儲存還來得及。


 


二、學會放手
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不成熟,
當你無力把握命運中的某種愛、某種緣、 某種現實,就要學會放手。
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只要信心在,勇氣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三、播種善良
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
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過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
這樣的善良常常是播種,在不經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


 


四、懂得音樂
一定要學 or 懂一種樂器,
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更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
另外還有攝影、收藏,它們都能讓我們的生活增添滋味。


 


五、避開兩種苦
塵世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
前者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好在這年
齡還有一定的資本得以捲土重來;
至於後者可說是世間最苦,如果把這時還有這樣的情愫,一定要像清除灰塵般,把它
從心屋裏掃出去。


 


六、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
有些苦痛和煩惱得要默默地承受;歷鍊一次;就豐富一次。
這個年齡不該再像小時候那樣大喊大叫,痛哭流涕。


 


七、常懷感恩心
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癒,總會有萬般珍惜。
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身邊事物,
還能平撫欲望和爭鬥,甚至幸福的感覺也往往源自於此。


 


八、熱愛工作
儘管它不像喝茶、聊天那般愜意,
但它檢驗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得以讓我們體現價值及獲得成就。
一定要全心愛它,畢竟它讓  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飯吃。


 


九、勤於學習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每年至少要讀五十本書,
它不僅保證你的記憶力、感悟力,還能讓你維持個性魅力,
這可是練瑜珈做美容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十、享受運動
善用時間運動、享受自然。
你的體重就不會因懶惰而上漲,你的容貌也不會因歲月而減少生動,
在某種程度上更能保存青春、快樂與健康。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到朋友轉寄的一篇文章, 大意是一位老師接到一通電話, 電話中是一位書店的老闆指稱抓到這位老師的女兒偷書, 要這位老師去處理......


 


老師接到電話的當下, 看看正在自己家中看電視的女兒, 立刻猜想大概是某一位女孩可能因為害怕不願意讓家裏知道, 隨意編了個電話號碼, 就打到這兒來了, 其實老師可以置之不理, 但她回心一想, 也許是自己的學生也說不定呢, 於是她問明了書店的地址, 便出門了.


 


到了書店, 果然看到眾人圍著一個驚慌失措, 正在哭泣的女孩, 老師二話不說, 把女孩擁在懷中, 對著老闆說 : 有什麼事對我說吧, 別嚇著孩子了. 接著, 老師付清了數倍的罰金, 就把女孩帶回自己家中, 她並沒有對女孩多說什麼, 只替女孩梳洗乾淨, 並在女孩離去前對女孩說 : 阿姨這兒有很多書, 以後想看書, 就到阿姨這兒來吧.  女孩只深深看了老師一眼就離開了....


 


之後老師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不知不覺間, 十年過去了, 突然有一天, 門鈴響起, 門口站著一位陌生臉孔的漂亮女孩, 手裏捧著一大堆禮物, 聽著女孩急切的訴說, 才知道她就是當年偷書的那個小女孩, 十年之後, 已經順利從大學畢業, 還特意來看自己.


 


這個年輕女孩語帶哽咽的說 : 雖然我至今都不明白, 當年為什麼妳願意冒充我媽媽, 解救了我, 但我總覺得這十年來, 我總想喊您一聲~~媽媽


 


老師聽到這兒, 眼睛也開始模糊了起來, 並好奇的問 : 如果當年我沒幫妳, 妳會怎樣?


女孩回答說 : 我不知道, 不過我可能會去做傻事, 甚至去死.


老師心中猛然一驚, 開始暗暗慶幸, 自己當年在一念之間所做的決定, 竟然可以如此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 望著女孩臉上幸福的笑容, 她也笑了起來.....


 


<<故事寓意>>


看看現在的自己的生活條件,再想想十年後的自己
也許你現在所做的決定可以影響你的一生


逃避.不一定躲的過
面對.不一定最難受
孤單.不一定不快樂
得到.不一定能長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有
轉身.不一定是軟弱


 


<<後記>>


hehe....如果是我自己接到, 可能會以為是詐騙電話吧, 怎可能還有這感人的故事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收到好友轉寄一封好文, 剛好為近日忙碌不已的自己增加 "正面的動力".....


 


故事的主角是一隻小青蛙, 大意是 ~~


有一天, 一大群小青蛙們決定來一場跑步比賽,


而目標是一座很高很高的塔,


許多聞風而至的群眾在旁為參賽者加油打氣,


比賽開始了.....


其實私底下, 沒有人相信或看好這群青蛙會到達終點,


因此, 就有一堆人鼓譟著 : "啊, 不可能啦, 這路太難了, 他們絶對辦不到的!"


甚至有人說 : "高塔太高了, 他們一點勝算都沒有的啦!"


小青蛙們聽到了, 一個接一個放棄了...


但還是有些小青蛙繼續努力著,


途中, 群眾仍繼續喧嘩著 : "這太難了, 不可能啦!"


又有一批小青蛙因疲累而放棄了,


最後只剩下一隻小青蛙堅持著, 越爬越高....


只有這隻小青蛙沒有放棄, 終於他到達了終點


但是, 所有的小青蛙們都想知道他是如何辦到的?


於是有一隻小青蛙忍不住跑去問了那隻小青蛙 : 你是如何堅持跑到終點的呢?


突然一切靜寂.....


原來, 這個贏家是.......


一隻耳聾的小青蛙


 


<<故事寓意>>


絶對不要聽人們負面的批評或悲觀的看法,


因為它會剝奪了你的美夢和期許, 而這些美好曾存在你的心中,


因為你所聽的和所看的都會影響你...


所以,


要總是當一個最棒的, 正面的你


更甚者, 當周邊人們都告訴你做不到時, 就當個聾者吧!


要常常想 : 我一定可以辦到!!!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簡媜               出版社:印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是簡媜因著丈夫書中的「姚同學」)的學術交流,帶著兒子書中小男孩「姚頭丸」),遠赴美國科羅拉多州旅居四個月,而記錄著姚頭丸在那兒遊學一學期的遊學日誌


 


姚頭丸在進入學校時,級任老師便送了下面這十二樣見面禮,我不禁猜想是什麼樣的老師有著這樣一顆柔軟的心,開學第一天,便送給每個孩子這樣特殊的禮物。時常聽聞台灣的敎育多麼可怕,多麼失敗,今年家有小一生的我,不免也有些許小擔心,作為媽媽,誰不希望開學第一天孩子得到這樣一個牛皮紙袋呢?


 


最喜歡裏面的一件禮物,提醒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願以這樣的禮物送給我們家的小一新鮮人— Vicky 寶貝


 


第一件牙籤挑出別人的長處


 


第二件橡皮筋,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OK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第四件鉛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第五件橡皮擦,everyone makes mistakes and it is OK。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第六件口香糖,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就會得到樂趣。


 


第七件棉花球,提醒你這間敎室充滿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


 


第八件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紙,to remind you to help dry someone’s tears,幫別人擦乾眼淚。


 


第十件金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第十一件銅板,to remind you that you are valuable and special。提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


 


第十二件救生圈,(救生圈形糖果),當你需要談一談時,可以來找我。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章來源:教出這樣的好孩子    作者:陳姝伶、余怡菁 合著(天下文化)


 


《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在面對問題時如何反應都是在做示範,孩子也在吸收學習。如果你看到孩子犯錯就破口大罵,看到別人做不對的事情,如開車時超你的車,也要罵兩句等,如此孩子在外面遇到事情時,你很難期望他可以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或別人的錯誤。


 


如果以「操之在我」的概念來解釋,孩子做了不當行為或有負面情緒時,父母要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或氣急敗壞的責罰孩子,不也是父母可以做的選舉嗎?事情發生時,我們的應變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種身教遠比言教來得更有效。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做父母的就像是一面鏡子。當你誇他長得好可愛,好漂亮時,他就認為自己好可愛,好漂亮,因為他在你這面鏡子前照到的是一個可愛漂亮的小孩;當你誇孩子懂事、聰明時,他從你這面鏡子照到的是一個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乖孩子;當你責怪他不聽話、不用功時,他從你這面鏡子照到的是一個沒有能力學習、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不值得別人誇獎,討人厭的小孩。


 


當孩子犯錯時,你的包容反映出你對他的信心,也就是你肯定他有能力從錯誤中再學習;而你的責罵,也正反映出你對他的失望,還有對他能力的一種否定。


 


《讓孩子練習做決定》


尊重孩子,就是讓他有機會學習做決定,做自己的主人。而尊重不是讓他為所欲為,是在我們設定的範圍中,有自由運作的空間。


 


一般來說,當孩子意見很多,或很執意去做一件事時,只要那件事不會危害他或別人的安危,你寧可讓他去試試看。父母的責任是提醒他,如果執意去做,有什麼可能的結果。要他自己決定要不要做,如果發生了不想要的結果,要自己去承擔。


 


例如有些孩子早上睡醒不肯換衣服,執意穿睡衣上學,或是搭配得很奇怪,或是冬天穿很單薄的衣服,父母難免擔心孩子被人嘲笑或受涼生病。你可以告訴他:「有人可能會覺得你這樣穿很奇怪,你也可能會感冒,如果這些可能的結果你都能接受,你要這樣穿就這樣穿吧!」然後就真的尊重他的選擇,不要想去保護孩子,或用你的標準和價值觀去左右他的決定。


 


《接受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不要去指責或否認它,而要用了解的態度去尊重它。如孩子得不到想吃的糖果,你不要說:「有什麼好生氣!再亂發脾氣,去厠所罰站。」;當孩子被處罰了,傷心大哭,你也不要說:「還敢哭!做錯事還敢哭!」


 


慾望得不到滿足,很挫折、生氣,做錯事被罵或打了,很傷心地哭了,那些情緒對他們都是活生生、真實的感受,我們沒有權利告訴他,他不可以有那些情緒,讓他覺得有那些負面情緒是很不好的事。


 


我們應該接受它,並告訴孩子:「我知道吃不到糖果你會很生氣,不過不能吃就是不能吃。」或是「媽媽處罰你你很傷心,但打人是不對的行為。」了解並接受孩子的感受,並不是認同孩子的行為,但最起碼,可以對孩子展現你的一份尊重。


 


《不要拿孩子做比較》


孩子之間的比較,只會引發嫉妒和不平,更進一步激發孩子之間的競爭心理。這會明顯表現在孩子的告狀行為:藉由對方的錯誤行為,來凸顯自己的好。這種情形下也讓孩子只會挑剔別人的錯誤和缺點,而不懂得去讚賞別人的優點,讓手足之間的感情無法融洽。


 


不要拿自家孩子做比較,更不要拿別人家孩子來做榜樣,這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因為如果連生自己的父母都對自己不滿意,那我怎能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呢?


 


唯一可以比較的是拿孩子的過去和現在做比較。指出他過去沒辦法做到,現在卻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來鼓勵孩子透過他自己努力的學習,知道他是可以一直進步的。這種比較是建設性的,讓孩子去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可以不斷的突破、不斷的成長、不斷的進步。


 


《境不轉心轉》


隨著孩子長大,有些孩子在面對責任,如做功課、做家事或練琴時,常常會很情緒化,怨天尤人,怪東怪西,我們一定要把正確的觀念深植於他的心中,告訴他:「山不轉路轉,境不轉心轉。有些該做的事是不能逃避的 ; 可以改變和掌握的是自己面對那件事的心情。」


 


《粗心有時是天生的》


粗心有些是個性,天生就是不夠細膩,身為父母的我們,了解孩子有這樣的個性,首先要做的,不是去改變它而是去接受它。接受,並不是放棄,而是因為你的接受,就不會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我們仍然可以鼓勵他小心,但孩子沒辦法完全做到的時候要包容。


 


粗心,從另一角度來看,其實是孩子智力發展的一個過程,因為他還沒有辦法面面俱到。也就是說,他們的注意力在某一段時間內只能專注在一個層面。所以,專心在寫國字的時候,注音符號就會弄錯; 注音對了,國字就會少了一點或一撇。父母可以做的是鼓勵他小心,然後耐心地等他長大。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來源你是一把弓    作者:趙文瑜   (國語日報出版)


 


知名哲理詩人紀伯倫在《先知》寫著:「你是一把弓你的子女好比有生命的箭,經由你而射向前方。」


 


要孩子在未來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就必須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身為父母者必須調整舊習慣,不要排斥與自己不同的想法,才能教養出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下一代!


 


原來,父母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擁有一對堅強有力的翅膀,然後看著孩子勇敢篤定的飛向自己的藍天;原來,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孩子積蓄滿滿的能量,讓孩子這支有生命的箭足以射向專屬於他的標靶父母就是一把弓啊!


 


《轉個彎再試試看》


教導孩子學習任何技巧,除了需要鼓勵孩子不斷重複練習直到熟練為止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出適合孩子的方法。如果同一個方式孩子一直學不會,那麼不妨轉個彎,試試其他的方法。或許這個方法和父母的習慣有一點點不同,但是,只要適合孩子學習,那就是好方法!


 


學習時間的安排也很重要,因為在時間的壓迫下,父母很快就會失去耐心,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彈,結果就會是孩子對這項學習覺得非常氣餒。還有,千萬別貪心,每個技巧分開來學習,一次只教孩子學習一種技巧,會讓孩子輕易就把握住各種技巧的小訣竅,學習起來更得心應手、更有信心!


 


《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還記得孩子踏出第一步時,您是多麼感動與驕傲嗎?您退後一步,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然後伸出手--正好是孩子搆不到的地方。孩子因此獲得鼓勵與空間,不需要您的扶持,孩子嘗試著自己邁開步伐。當他跌跌撞撞走進您的懷抱,您大聲的喝采,不停的親吻孩子,為孩子的成就激動不已,孩子的臉上也閃著自信的紅光。


 


這樣的模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被複製。給孩子一些空間與機會練習,相信孩子一定做得到,等待孩子的成長,然後,給孩子最大的鼓勵!


 


《不要放棄堅持》


孩子總是要確定大人不讓步,才肯去做該做的事情。只要大人不放棄,不妥協對教育的堅持,孩子就不會得逞,也不會養成孩子不理會父母親的話的習慣。而在堅持的過程中,我想,我們大人也需要給孩子一些緩衝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用他的小腦袋思考一下,決定該要怎麼做,父母其實是不需要動怒,甚至發飆,逼著孩子馬上去行動的,因為,在讓孩子思考的過程中,也是在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呢!


 


《感人的親職故事》



一個三歲小女孩看到父親回家後,喜出望外的抱著他說:「爸爸,我好愛你,我想送你一份禮物。」說完立刻拿出放在桌子底下的小紙盒。


 


父親看了又驚又喜,一邊打開紙盒一邊讚賞孩子貼心的表現。但當他打開盒子發現裡頭空無一物時,一股被捉弄的惱怒之情,促使他大聲責罵在旁笑得開心的女兒。小女孩被父親突如其來的怒氣嚇壞了,哭著抱著紙盒說:「這個紙盒裡有我早上放進去的『親親』,好多的『親親』,好多的『親親』代表我對你的愛。」


 


在生活中,當我們看到孩子反常的情緒或行為時,通常會以自身的想法及經驗認定其動機,例如,當孩子不明就裡哭閙不休時,大人就會直覺性的認定,孩子亂發脾氣;當他們做出不合邏輯的行為時,大人常以既有的認知否定孩子最初的想法,殊不知隱藏在孩子內心深遠的,是最無價的純真。


 


要看見孩子的心,必須先打開您的「心眼」,用一雙理解及體諒的雙眼,就能看見深藏於內的真心。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來源 陪你去環島 ---- 一個父親送給兒子的畢業禮物


盧蘇士、盧蘇偉 /著


 


 


這本書描述的是暢銷作家盧蘇偉在百忙之中努力抽出空檔陪兒子盧蘇士完成他的國小畢業願望--騎自行車環島。很難想像盧蘇士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夢想,而爸爸盧蘇偉不僅沒有斥為無稽之談,反而答應蘇士一起完成並積極規劃而且迅速成行。


 


 


在旅途中父子(被蘇士的媽媽稱為“瘋狂二人組”)遇到了各種考驗,被狗追、被水扁、被路人刁難、甚至被焚風烤到中暑,蘇士都沒有因此而退縮,還說:「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而爸爸也總是用鼓勵的態度給與回應。


 


 


其中有一段蘇爸爸為了幫蘇士擋狗,免不了被狗咬,蘇士問爸爸:為什麼不怕?爸爸回答:如果怕了,誰來保護我的心肝寶貝?蘇士心想: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是當了父母才學會勇敢的呢?(同樣為人父母的我,真是感同身受!)


 


 


這是一本我自己覺得很值得閱讀的書,尤其爸爸盧蘇偉於書中的“父母小語”有許多發人省思的地方,於此節錄書中些許片段,共同分享之……


 


 


《激勵篇》


l          一個人三心兩意,一下子要,一下子又不要,反覆無常會導致一事無成,因為他不了解自己「為什麼」要去做;做了要得到什麼「結果」。如果能夠確定自己的想法,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成功只有一個原因—永不放棄。


 


l          蘇士:「我認為人的生命就像我們騎車,有人從不敢想像騎車環島,有人只是想或只做準備,始終沒有真正去騎,路永遠是那麼遙遠,只要開始就會有收穫,也許獲得的東西和想像有出入,但總比站在原地想像來得有意義!


 


l          我們要清楚自己要去的地方,要走什麼樣的路,用一份感恩的心,謝謝這些路人的關心,重要的是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才不會三心二意喔!


 


l          經驗會限制一個人的想法,如果這個人有豐富的成功經驗,想做的事都成功了,他就會對自己充滿自信。一個人的潛能來自於他對自己的認知,他認為自己聰明,他就聰明,認為自己笨,就什麼都不會。所以要常往自己臉上貼金,對自己說正向的話!


 


 


《親子篇》


l          了解我們的孩子,不是要像偵探去窺知不為人知的祕密,孩子和我們一樣都是變化不定的。我們所「認識」的孩子都是依據過去的經驗,而不是現在真實的他。陪伴孩子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僅孩子會得到激勵和肯定,父母也能從過程中,了解我們不該有太多的期望、緊張和擔心。放輕鬆吧!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陪孩子走一段路,和孩子共有一份愛的存款和成功的經驗而已。


 


l          教育無他愛與示範而已


父母不是一個表演的角色是不斷自我實現的歷程愛也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l          當我們期待孩子的懂事及貼心,何不回過頭想想,我們付出了什麼給孩子呢?我們是真的愛孩子,還是因為責任而付出?如果我們真正的愛孩子,我們會發現,我們雖然當人家的父母,但我們是不懂如何當父母;我們並不了解孩子,也不懂孩子的需要!這些其實沒有關係,我們只要能看重孩子,陪他們走一段,經歷一段共同的記憶,那份愛的存款就會悄悄的存進親子彼此的存摺裡喔!


 


l          孩子未必會認為努力、擁有財富及地位才是值得驕傲的父母;他們要的只是能陪在他們身邊、了解他們的父母。我們父母不需要以孩子為名,在工作上及生活上做太多的努力,多花些時間陪孩子,才比較符合孩子的期待。


 


 



《成語篇》


l          「近廟欺神」


就像住板橋的人不一定會去林家花園玩,因為每天經過沒什麼稀奇,但很多人會從中南部或國外來參觀。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來源 孩子我應該留什麼給你? 謝淑美 (Carol謝)/著


——(純粹好文分享與自我省思!)


 


l          我怕黑


每一個孩子都以為自己面臨的問題是最糟糕的 這世上絕對沒人比我更糟的了 他們也以為大人是無所不能的什麼都不怕 如果他把自己的困擾告訴大人那個無所畏懼的大人奚落他一句 膽小鬼 孩子便會更加深信自己是個無用的膽小鬼一直這樣認定 如果那個聽他傾訴的大人很溫柔的拍拍他孩子會因為得到安慰而寬心


 


l          怕什麼


《野狼盒》裡的爸爸陪小男孩做了一個盒子關起野狼,是幫助他不要再面對恐懼。什麼方法都好。大人們唯一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的恐懼不是沒道理的。     


 


如果孩子跟你說,我怕怪物!我怕大野狼!你不屑的回他——哪有什麼怪物?大野狼是假的!怕什麼!等於是親手把孩子推回去給怪物、大野狼。   


 


恐懼」是我們成長時,必須要有的一種很重要的感受。 因為有恐懼,我們才會謹慎小心保護自己,生命才得以安全的延續。 恐懼」也讓我們體認到自己的有限,學會謙卑,生活平靜。 懂得害怕的孩子,才有可能經由克服害怕,認同自己。


 


l          小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聽話呢


人與人之間要建立起信任感是很難的,需要花很多時間共同經歷一些事。 親子之間的信任感也一樣需要花這麼多時間,小心又小心的培養,不是我們很多大人自以為的——孩子是我生的,怎麼可能不信任我呢?   


 


時常對著孩子吼:「去看書!一天到晚看電視!真是不長進!」罵完孩子,一轉身卻自己看起電視來了。    說的跟做的不一樣,一次又一次,然後,孩子便不信任你了。 你再要他做什麼,他都不會聽了。


 


l          練習鋼琴


六歲的孩子妳無法要求她「每天練習」一個她不知道為什麼她要練習的樂器。 不是她沒耐心,是她不覺得她喜歡或她必須。 如果她不喜歡,有一部份原因可能來自於爸媽表現出的挫折感感染到她了,再加上爸媽希望她每天練習,那也會造成她更大的壓力,本來還願意練個一兩天的,索性都不練了……


 


爸媽必須先拋開自己的挫折感跟期望,跟小孩子討論她自己對練鋼琴這件事的想法,小孩子剛開始可能是因為新鮮,所以練了兩個月。


 


爸媽想要女兒將來變成一個鋼琴家嗎?如果是,更應該讓女兒知道爸媽的期望和計畫,看看她願不願意呀?要造就一個鋼琴家,爸媽要投入很多心血跟時間金錢,女兒也是,她可能必須要放棄很多其他的玩樂時間或興趣。


 


如果爸媽只想讓女兒學一個樂器,當作興趣、娛樂,那麼何必一定要天天練習呢 一週二、三天或許就可以了,更好的是她有心情時練就可以了。


 


可以跟小孩子說:「練會一個妳自己喜歡的樂器,這樣將來妳一個人無聊時, 妳就不會寂寞,或是妳心情不好時,就有那個樂器可以陪妳渡過……


 



讓小孩子自己想她為什麼要學這個樂器,爸媽可以告訴她你們的期望跟想法,可是畢竟是她要學的,讓她自己決定。不要害怕孩子還小不懂怎麼選擇,她喜歡的,不必妳逼著練習的,就是她的選擇。不要訓練小孩子的耐心。請訓練爸媽的耐心,耐心的等她給妳答案。她有了答案,爸媽的挫折感自然消失無踨。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從圖書館借了一本, 由奧林文化出版社出版, 謝淑美 (Carol謝) 所著作的 “孩子, 我應該留什麼給你?” 


 


 


封面上的書摘 :


終究孩子是得離開親愛的爸媽身旁……


雖然不放心,還是得由著他們去走自己的路……


有一天,如果我不在了,他們自己可以過得好嗎?


我應該留什麼給孩子,才能確信他們這一生可以過得好呢?


 


 


當我看到上面這幾句話時, 不禁要自問 : 我可以留什麼給我的兩千金? 到底該留下些什麼, 才是對她們最好的? 是物質享受? 還是學很多才藝? 又或者只是留點”時間”陪在她們身邊, 哪怕只是讀點小書, 或者聽姐姐分享她上學時所發生的趣事?


 


 


我想最後那一項應該是目前姐姐最愛, 也是身為媽咪的我最想做到的! 姐姐總愛繞在我的身邊, 馬麻長馬麻短的, 只是馬麻的精力在公司消磨怠盡後, 回到家後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不知有多少個夜晚, 看著姐姐睡熟的模樣, 心中懊惱著為什麼自己總是沒有耐性, 不能好好陪陪她說說話……


 


 


在這本書裏, Carol 提出了最該留給孩子的是 –- 時間及其它的六大能力, 最愛她書中的一段話 :


 


唯有陪伴, 才能了解孩子......


唯有了解, 他才願意傾訴......


願意向你傾訴的孩子, 不管問題得不得解,


他總會知道 ---- 我是個有人陪, 有人愛的孩子......


於是,


可以不孤單的, 勇敢的, 穩穩的長大......


 




 

 




 


LiC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